Friday, May 2, 2008

印度「種姓階級」令女童受害

近日看見多則令人震驚的新聞,其中最愚昧可悲的莫過於以下一則:

美聯社報導,印度的北方省,一名年僅六歲的女童,因為和母親在一條專供「高種姓階層」村民通行的路上行走,慘遭一名男子丟入火中,生命垂危。村民聽到女孩哭叫,跑來將她拉出火燼。另有報導指出,該名22歲的男子辛哈將女童丟入火燼的理由,是女童在他擁有的田野裡便溺。

由於犯案男子辛哈屬高種姓階級,受害女孩則屬最低層的賤民,媒體認為此案證明種姓偏見在印度仍根深柢固,尤其是鄉下地區。印度警方已將辛哈逮捕。

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大階級:最高階「婆羅門」相當於祭司、學者;「剎帝利」相當於君主、軍人;第三等「吠舍」泛指商人、工人;第四等「首陀羅」就是奴隸和不同種姓通婚生下的子女,是最低下的奴隸、賤民。但社會學家認為種姓制度是高階箝制及便利統治低階的一種愚民策略。此外。也有學者認為高階種姓人家注重門第,嚴防血統混雜,因而排斥跨越種姓的往來。

印度教種姓制度,主要在於印度教篤信因果與輪迴,即一個人出生於何種階級乃由前世的行為決定,而這一世的行為,又會決定下一世投胎在那一個階層,不斷循環。面對外界的質疑與批評,印度高等社會人士常辯稱,種姓制度在法律上已廢除,實際生活上已無人注意。其實不然,它依舊存在於廣大民眾的生活中。

印度已在近60年前通過法律廢除種姓制度,但種姓歧視依舊存在,尤其是在印度70%人口與90%賤民居住的農村,都市的一些角落也仍可見到種姓制度的餘毒。除了占人口84%的印度教徒有根深柢固的種姓觀念,連占人口13%的穆斯林和2.4%的基督徒,都仍受到種姓觀念影響。

2001年,印度也曾發生過一對出身不同的夫妻,慘遭村民活活吊死。

發生事件的印度北方省馬特拉市,約在德里以南150公里處。人口達一億六千萬,且是印度最貧窮省份之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01/8/yc9v.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01/2/ybp3.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01/11/yc0e.html